影音專訪:郭俊巖特聘教授/院長--擋不住的高齡

活動與演講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 ╱ 公告日期:2017-06-19
裝飾性圖片
備註:
欲看影音檔者,可至本頁面最底部有連結。


擋不住的高齡

 

2026年台灣將有20 %的老年人口,是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但生育率卻未能提升,致使學校關門、退休延後、經濟衰退……,人口結構的嚴重失衡,將改變人類文明。 

看見老的價值
一般人對老人大都抱持沒有用、虛弱、需要協助等錯誤印象,觀念有偏差自然不願意給老人機會,他們便無發揮的空間。事實上,很多退休者都是各領域的專家,如果有第二次機會可以讓他們施展專長,對社會將有很大的幫助。例如,老人的工作紀律比年輕人好,如能負責不需勞力的中階管理工作,以他們在職場的多年歷練來輔助或指導年輕人做事,反而更有品質和效率。

台灣社會經常把老人志工看成閒人,有時因經費拮據,他們還得自掏腰包支付交通費和午餐。在西方社會不但賦予志工榮譽感,經費也寬裕許多,還會提供器材設備協助他們工作。志工是很重要的人力資源,如果社會能肯定老人志工的付出,賦予他們榮耀感,那麼老人便會願意用自身的專長為社會服務。

創造機會解決世代衝擊
對於就業機會稀有產生的世代爭奪,西方有兩種看法,一是老人提早退休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因為年輕人失業容易造成社會治安問題,成為國家的致命傷。一是老人留任,50-60歲正是工作經驗最純熟的階段,應該傳承經驗幫助年輕人成長。

老人的工作、生活智慧傳承後代,是重要的知識資源。台灣是高齡化社會,政府應開發無需體力勞動的產業增進經濟產值,或是安排志願服務等,用更有組織性、更普及性的方式,讓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有機會貢獻心力。

解決少子  人人有責
西方社會認為小孩的未來貢獻不只在家庭,而是屬於整體社會,因此將養育小孩的責任公共化,意即由社會來共同承擔家庭養育小孩的照顧責任。

年輕人不結婚生子,大都因為生活壓力大,物價房價高、薪水低、工時長、勞動條件對女性不友善等。如果要提高生育率,政府企業都應該提供對婦女友好的福利和環境來獎勵生育,例如育嬰假提供半薪和年資照算,婦女的生育意願自然會增加。一般人會認為育嬰假給年資或其他福利是社會負擔,影響國家財政,但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養育孩子便是社會共同的責任。

十幾年來,台灣的生育率都很低,孩子出生長大需要時間,而老年人口只會逐年增加。目前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已規劃及推展諸多友好婦女及有善家庭的社會福利方案,以期鼓勵生育,如托育一條龍,不過少子化是國家安全問題,中央政府應積極找出因應對策。

縮短長照  尊嚴老化
國外長期照顧的基礎建構較佳,從失能指標粗略來看,瑞典、日本的總體平均壽命已超過82歲,其中女性已超過86歲,失能約只有1-2年;台灣總體平均壽命約80歲,當中女性已超過83歲,但失能時間卻高達7-8年,意即台灣老人不健康的時間很長。

目前各縣市政府開辦樂齡教室或是部落文化健康站,安排桌遊刺激腦部運動,或舉辦養生保健等活動,目的都是促進人際互動、預防憂鬱症,延緩老化。然而,對於沒有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則投注較少資源,原因在於經費來源。

西方的長照財源來自雇主、勞動者及政府共同提撥的長照保險,人們從年輕時便開始養老準備,因財源穩定,政策制度的建立和福利也更完整。台灣的長照財源採用稅收制(如菸酒稅),稅收相對不穩定,自然難以建構好的制度。制度不健全,失能7-8年的醫療、照顧成本,不但是個人重擔,也是國家的負擔。

文明社會對老人的兩大原則是,維持自理能力和尊嚴。因此,讓老人活得健康,甚至發揮所長,縮短失能時間,是台灣當前的重要課題。以20%的老年人口來看,其選票將足以左右政府政策方向,如能團結起來,爭取自己的福利和權益,必能加速老人政策的推動。


活到老學到老,不管是二度就業還是當志工,老人都一定要動才能活得健康快樂。每個人都會老,平日除了要注重養生,為自己儲存健康,更要體貼老人,尊重他們對社會的貢獻。

人物專訪 /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郭俊巖院長
採訪整理 / 鄭曉芬

 

批次下載附件